星空(中国)官方网站 - 欧洲杯见梦想、体育见真情

【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星空体育平台平行论坛:自动化院长谈人工智能教育<

发布时间2024-08-19

  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构筑未来教育新生态,中国自动化学会将于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暨2023-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决赛”为主题,多维度、大视角探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趋势与策略,探索智能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打造教育新生态,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设置七场平行会议,其中“自动化院长谈人工智能教育平行论坛”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校长、院长共聚一堂,共同探讨自动化领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理念,为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真知灼见。

  从“OBE ”理念到“OODA”设计——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OBE理念作为世界工程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工程教育改革产生重要影响,OODA模型理论,其底层逻辑与OBE理念高度一致,我们提出基于“OODA”环的自动化类专业工程教育模式设计,尝试破解当前本专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报告以OODA模型为框架,从知识体系、实践体系、专业体系三个层面构建起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学院自身特点,给出近期开展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为国内外自动化专业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赵玉新,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先进导航与海洋智能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导航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教学奖获得者,IET Fellow,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现为国家级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主持获得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历史机遇。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双向赋能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成为受人关注的话题。本报告从课程体系重塑、平台建设、赛创融合、反馈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自动化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思路与举措。

  孙健,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院长,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网络化系统,控制系统安全性等。在IEEE汇刊、Automatica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现任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网络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自动化学报》等刊物编委。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误差反馈调节参数,按照期望规律或预定程序进行控制实现目标任务。某种角度上,人工智能可以看作是自动化的升级版本,其相似之处是均是通过反馈调节参数,自动化调的参数少,人工智能调的参数多。简单介绍一下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建设。

  工科新生应尽早接触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介绍了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基于项目的人工智能新生研讨课设计的两种模式,即人工智能项目驱动的新生研讨课,以及与学科概论结合的新生研讨课。按上述模式授课的新生研讨课《工程设计导论》已获批国家一流课程。

  魏海坤,男,1971年生,浙江杭州人,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2000年于东南大学自动化所获博士学位,2005 年至2007 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化系统设计,人工智能理论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在自动化学报、JMLR, IJCAI等国际知名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研制了我国首套南极无人值守能源供应装置,2010年赴中山站和昆仑站参加南极科考。作为专业负责人创建了我国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201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2023年年获江苏省和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各一项。

  以南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为例,介绍围绕“需求导向,知践合一”建设国家首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教研践”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过程。

  赵新,南开大学英才教授,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天津市杰出人才。长期从事面向生物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研究,在显微视觉、细胞力学性质测量、基于力学性质细胞操作方法,机器人化体细胞克隆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2000年获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奖,2002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一等奖,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教师资助计划”。2017年利用“面向生命科学的显微分析与操作仪”,在世界上首次利用机器人操作获得克隆动物。成果入选 “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2021年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并被推荐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2021年天津市突出贡献专家。2022年作为第1完成人获得天津市技术发明特等奖,天津市专利优秀奖;当选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天津市10人)。2023年成果再次入选“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2024年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入选天津市杰出人才。

  通过回顾自动化发展历程,介绍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面向智能时代提出的学科发展新方向,即智能无人系统、工业智能、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和脑智能与机器智能。围绕新的学科发展方向,自动化系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努力培养自动化领域高水平人才。

  张涛,工学博士,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委员。IEEE/IET/AAIA Fellow,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仿真学会理事,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机器人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控制理论等领域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学术专著、译著以及主编教材等10余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等。

  1.【亮点全解析】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暨2023-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决赛亮点抢先看!

  2.【重要通知】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暨2023-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决赛通知

  3.【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重磅嘉宾抢先看,精彩不容错过!

  4.【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平行论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项目教学与产教融合

  5.【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特邀报告】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院士:AI赋能教育的知识生产与创造力培养

  6.【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平行论坛: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7.【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特邀报告】科大讯飞副总裁刘聪:讯飞星火大模型最新进展及其在教育领域典型应用

  8.【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平行论坛: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

  9.【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特邀报告】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知识增强大模型

  10.【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平行论坛: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与实践

  11.【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特邀报告】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浪:人工智能助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12.【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平行论坛:智能化时代未来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培养

  13.【2024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高峰对话】教育强国·人才兴邦: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教育之路

  【CAC2024】2024中国自动化大会投稿系统正式开放!敬候您的来稿!

  【重要通知】关于开展中国自动化学会“才聚学会·梦想起航”青年会员风采展的通知星空体育平台

<